top of page

Art & Game

“藝術烏托邦”是作家吟光牽頭打造的跨媒介系列,以“分散式敘事”為思路,融合文學、音樂、藝術、戲劇、VR、AR、元宇宙、數字人等形態。生命如同火光,是多種力的結合,凝思入神,身與物化;微妙精深,借途於藝。Web3.0時代的“數位吟遊”之旅,從現實進入線上,從互動走向共智,從古典穿越未來。

 

基於吟光的“藝術烏托邦”系列進行跨媒介 IP 孵化,以“分佈式敘事”為思路,開創融合文學、藝術、音樂、虛擬現實、增強現實等:

 

小說 《天海小卷》設立世界觀基礎;CG 影片 《海上舟》通過觀念性內容表現敘事;同名劇本殺、AR音樂劇、RPG 遊戲《大河》、VR自動化戲劇等讓觀眾主動探索,進行參與式交互;《心術》等裝置作品形成沉浸式藝術展覽;美圖公司美學研究院與Vland 元宇宙平台建構角色虛擬空間;線上音樂協助展開陳述,通過不同的網路結構如星型、環型、總綫型和樹形等,組織成完整的敘事框架。

科幻小說《挖心術》由藝術家蘇永健改編成機械裝置藝術《心術》參展第八屆“深港城市\建築雙城雙年展”,所在展區獲組委會大獎及“永生獎”最佳美術作品。

吟光還獨立為文學作品創作同名主題曲及有聲唱誦,並組建跨界舞臺劇團《吟游詩人》、《收信快樂》等,在北京大學生戲劇節、杭州文博會等地巡演。

吟光在“劇本殺”行業亦有深耕,擔任科幻巨著《三體》改編的藝術顧問。

My latest projects

My Latest Performances

微信图片_20220904151251.jpg
1.jpg
北京时代美术馆.jpg

機械裝置藝術 《心術》 
第八屆“深港城市\建築雙城雙年展”

機械裝置藝術 《心術》
北京科技周
时代美术馆

科幻小說《挖心術》由藝術家蘇永健改編成機械裝置藝術《心術》,所在展區獲組委會大獎及“永生獎”最佳美術作品。

“芯片人只不過開場方式不同,就跟生物人的童年經驗一樣,你活了二十年所相信的,跟一條編碼讓你相信的,到底有什麼不同?或許,我們都是被構造出來的樣子。”—— 《挖心術》

 

作品以由若干氣動推杆、氣管和電纜組成的心臟外形為主體,通過推杆的相互配合,試圖將機械心臟活化。受周圍觀眾位置和移動的影響,輸送於電纜之中的冰冷代碼不斷刺激機械心臟抽搐和跳動,使鋼鐵機器仿佛有了能感知存在的生命體征一般。晶片與情感之間的分界線愈漸模糊,編碼機器和有靈肉身本質上可能並無矛盾,也無所差別。

陈诗莹、杨畅、冯天柏、徐嘉怡、朱冠豪《大河》.jpg
科幻世.jpg
数字人化身”灵光“.png

RPG 遊戲《大河》

原創數字人 “靈光”

吟光指導中國美術學院大河團隊創作,交互式、多角度敘事的RPG游戲,獨立音樂製作,在MANA平臺上位居熱榜。

 

結合歷史中經典的藝術流派與文化思潮,探索當人類的物質條件飽和的情況下,精神欲望將著落何方?以“靈光”概念作為引子,探討藝術對構建烏托邦社會的作用,和技術發展後對藝術的反向作用。玩家操控嚮往光暈的主角殅生在藝術烏托邦中探索,經歷一系列戲劇化的事件,最終化作光暈歸於大河。

在“東方幻想”元宇宙科幻大會上採用,創意概念由吟光提出,象徵科技與藝術的結合,各領域思想碰撞火花。來源於華特·班雅明的“靈光”和加斯東·巴舍拉《燭之火》:“當人們面對燭光孤獨而閒適地遐想時,他立刻明白這個發光的生命也是正在說話的生命。”

美圖公司美學研究院總監王浙輸出視覺概念,以火為原型,賦予其生命,將出生、成長、成熟等不同時期的形態,以三層嵌套的方式凝固於同一形象中,寓意在擁抱和接受自己的過程中成長,直至生長成花——如層疊的時光,讓人可以一眼看穿火的一生。

bottom of page